江西省鑫麒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首页 - 行业动态

2015年下半年工业经济分析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5-08-14 浏览次数:119

文章来源 : 中国工业新闻网 编辑 : 王泽坤(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供稿)

“2015年上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调整期,产业集聚进一步明显,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环节缺失、部分行业国际市场受阻、国内需求开发不足、行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诸多利好政策影响下,预计下半年“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以及区域集聚都将进一步显现。建议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出台配套政策,启动一批项目形成有效投资,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及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进行总结,预测未来发展动向,能够及时对政策效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随着诸多利好政策出台,预测下半年将会涌现出更多新的增长点。

  A 基本运行

  利好政策加码 产业发展总体趋势良好

  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加强 2015年上半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高技术产业与新兴行业增长较快,成为支撑工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力量。4月份,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制造增长19.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增长16.3%,合成纤维制造增长16.2%,合成材料制造增长14.7%,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从各地情况看,前期对产业创新发展投入较多、注重转型升级的地方,抗风险能力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强。特别是东部地区超前调整、超前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明显加强。如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接近30%;深圳市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5%。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对利润增长形成了强劲的推动力,1~2月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25.3%的增长,与传统工业利润的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大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较快的利润增长。

  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如安徽有六大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分别是合蚌工程机械制造、两淮煤机制造、沿江船舶制造、芜湖节能装备制造、马鞍山冶金装备制造、蚌埠环保设备制造等,2015年六大基地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预计达到45%以上,成为安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高地。

  产业集聚加强了产业间的联系和企业主体间的互动,不断重塑区域的竞争能力。比如广州新黄埔区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不仅有广州启帆机械设备等制造企业,也有广州机械院等掌握系统研发、应用集成技术的机构,并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本地企业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正是围绕着机器人产业集中布局,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使得新黄浦区在全国的机器人产业中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利好政策加速产业发展 在国家层面上,政策利好频现。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农业机械装备,指明了未来十年,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具体领域上,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

  在新材料行业,工信部印发了《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支持各地探索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风险补偿机制,努力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在光伏产业,工信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计划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支持形成15家光伏企业巨头。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信部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补充和壮大产业发展资金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助力产业发展,国家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孵化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同时,鼓励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鼓励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融资,进一步放宽融资门槛。

  在地方层面,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重庆宣布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由重庆市政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市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总规模约800亿元,力争到2020年产值实现1万亿元。广东将设立广东国资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重点支持省属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安徽将设立2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金,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20亿~3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等。

  B 存在问题

  关键核心竞争力弱 产业发展市场阻力较大

  部分关键核心环节缺失 我国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成为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8代、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顺利投产,但偏光片、超薄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关键材料自给率均不超过10%。还有机器人制造领域,国内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缺乏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及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行业巨头所垄断。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占据了我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市场开拓面临较大阻力 新兴产业面临国际市场拓展举步维艰和国内市场高端失守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出口不振。比如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开始后,传统出口市场纷纷设置了贸易壁垒,光伏产业发展遭遇困境。另一方面,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以AMOLED产品为例,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5.5英寸AMOLED产品的生产能力,但目前看,在AMOLED显示市场上,三星独占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人才缺失制约产业发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在部分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核电为例,我国先进核能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还比较欠缺,在核电停滞的几年间,核电人才流失严重,随着核电项目的增多,核电人才短缺日益明显。此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制约日益显现。

  C 趋势展望

  “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成热点 协同创新与区域集聚效应明显

  “互联网+”成为发展新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有望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互联网+”有望在多领域取得系统性的技术突破。通过推进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及相关专项工程,有望在电子信息领域取得一定的技术突破,加速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互联网+”有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云计算为例,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养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制造业有望借力“互联网+”政策实现产业融合。《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通过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智能制造将成为新增长点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智能制造有望在下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是智能产品将保持较快发展。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保持高速发展,2014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5%,占到手机整体出货量的70%,这种迅猛的发展态势有望在2015年下半年延续,尤其是4G终端的渗透空间有望继续提高。

  二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受到高度关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专业机构预测,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设备的行业前景乐观。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三是智能化生产改造成为地方推进的重点。随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启动和效果的逐渐显现,“机器换人”有可能在更多地区推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启动智能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通过适时智能化改造,有望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产品质量。

  协同创新成为核心关键 随着创新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活动更为活跃,创新发展仍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依托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创新。创新载体正在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转变。美、英等国家正在重构制造业的创新体系,《中国制造2025》中也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些创新中心将成为新兴产业开展协同创新、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加速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是整合创新资源开展集中攻关。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有望整合过去碎片化的科研资金,进一步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突破一批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由技术跟随者向领跑者角色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尤为突出,如我国在超级计算机、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第四代核电、部分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开始进入世界前沿,要加大研发投入,在这些关键领域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区域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对产业的促进和经济的提升作用将更加明显。

  一是不断强化主导产业。为避免园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对现有园区进行梳理、定位,力图形成差异化发展。比如在《浙江省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中,提出了重点建设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等五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这意味着浙江省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关的资源将进一步向这五个园区集中。

  二是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比如嘉兴已经研究提出重点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链,并将围绕十大产业链进行招商布局,通过建立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良好的区域配套体系。区域配套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成本结构,各地纷纷加大配套体系建设,比如佛山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与库卡合作设立了机器人培训基地,以保障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人才的不断集聚,机器人产业也将在佛山取得更大的发展。

  D 政策建议

  对接《中国制造2025》

  加大鼓励创新创业力度 四方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布局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二,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比如虚拟设计、协同制造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加快制定地方规划或具体的实施方案,避免地方政府围绕十大领域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要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适合本地的新兴产业,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合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第四,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制度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加快启动一批投资项目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加快启动一批项目,形成有效投资:第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形成储备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竣工一批项目、达标一批项目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选取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的试点项目,形成对整个产业集聚区的示范效应,推动产业整体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对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产品,通过建设示范城市或政府购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加速市场推广普及和应用。

  加大鼓励创新创业的力度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准入门槛,扫清制度障碍,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事中事后管理。

  第二,要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特别是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给,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第三,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对新兴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

  第四,加快信息网络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发展空间。


转载于http://www.cinn.cn/headline/xwrd/201801/t20180115_25123.html

版权所有©江西省鑫麒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2023004767号-1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png

联系电话:079186266555 邮箱:2823725755@qq.com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府东四路与省府北一路交叉口东南50米